一个清晰、有力的品牌介绍,能够迅速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,建立深刻的品牌认知。

但是不少品牌会直接用下面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品牌介绍,结果却让消费者完全记不住你是谁。

“我们专注品质生活”

“高端定制,匠心打造”

“重新定义行业标准”

那么如何写出让人过目不忘的品牌介绍呢?

教大家一个简单易学的“品牌介绍万能公式”—— 3W + 1H + 1S + Call to Action。

掌握其逻辑,新手也能写出80分以上的品牌介绍文案!

一.Who(我是谁):一句话说清品牌身份

(一)精准定位:3秒内让人了解你是谁

“Who” 是品牌介绍的起点,其核心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定义品牌的本质,让消费者在 3 秒钟内明确 “你是做什么的”。这里有个关键原则:拒绝模糊,拒绝堆砌

真正有效的品牌身份定位需要包含三个要素:行业属性 + 核心价值 + 目标人群(可选)。

以全球饮料巨头可口可乐为例,它的身份介绍堪称经典:”可口可乐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消费者带来畅爽、快乐体验的饮料品牌。”

这句话中,”饮料品牌” 明确行业属性,”为全球消费者带来畅爽、快乐体验” 则点明核心价值,虽然没有直接提及核心目标人群,但通过 “全球消费者” 的表述,暗含了其普适性定位。

(二)模板套用

【品牌名】是专注【行业】的【差异化定位】品牌,为【核心目标人群】提供【核心价值】。

(三)避坑指南:这些错误别再犯

很多品牌在介绍 “Who” 时容易陷入两个误区:一是过于宽泛,比如 “我们是一家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企业”,这种表述毫无特色。

比如 “我们是集研发、生产、销售于一体,专注于高端智能硬件制造的创新型科技企业”,冗长的表述让消费者记不住核心信息。

正确的做法是像耐克那样简洁有力:”耐克是全球领先的运动品牌”,短短一句话,行业地位和属性一目了然。

二.Why(为什么存在):解释品牌存在的独特价值

(一)从 “功能价值” 到 “情感价值” 的跨越

“Why” 解决的是品牌的使命与价值观问题,它回答的是 “你为什么而存在”。如果说 “Who” 是品牌的 “身份”,那么 “Why” 就是品牌的 “灵魂”。

一个好的 “Why”,不仅要说明品牌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功能利益,更要传递一种社会价值或情感共鸣,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温度。

运动品牌耐克的 “Why” 就极具感染力:”耐克存在,是为了激励每一个有梦想的人,通过运动突破自我,展现无限可能。” 这里耐克将自己的存在意义从单纯的 “卖运动鞋” 升华为 “激励人们追求梦想”,这种对运动精神和个人成长的关注,让耐克成为了一种精神象征。

亚马逊的 “Why” 同样直击人心:”亚马逊致力于成为全球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,让消费者能轻松找到并购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。” 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,不仅解释了亚马逊不断拓展业务边界的动力,更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是品牌关注的核心

(二)如何提炼品牌的 “Why”?

提炼品牌的 “Why”,可以从三个维度入手:创始人初心行业痛点社会趋势

比如 Patagonia,作为户外品牌,它的 “Why” 源于对环境保护的初心:”我们存在,是为了用商业来拯救我们的地球”,完美结合了创始人的环保理念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。

图片来源:Patagonia

三.What(提供什么):具体产品/服务的差异化描述

(一)差异化定位:从 “我有什么” 到 “你需要什么”

“What” 部分要详细说明品牌提供的产品或服务,但绝不是简单的产品罗列,而是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,突出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优势,回答 “你能为我解决什么问题”。

这里有个关键技巧:用 “痛点 + 解决方案” 的结构,让价值可视化

特斯拉在介绍 “What” 时就做得非常出色:”特斯拉提供高性能、零排放的电动汽车,以及先进的能源存储解决方案,重新定义未来出行与能源使用方式。”

首先指出传统燃油车的痛点(高排放、依赖化石能源),然后给出解决方案(电动汽车和能源存储),最后升华到 “重新定义未来” 的高度,让消费者清晰看到特斯拉带来的价值。

星巴克的 “What” 同样精彩:”星巴克提供高品质的咖啡饮品、舒适的第三空间,以及个性化的服务,让每一位顾客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与享受。” 这里,”高品质咖啡” 满足味觉需求,”第三空间” 解决社交和放松的需求,”个性化服务” 则提升情感体验,层层递进地展现了星巴克的独特价值。

(二)模板套用

当【具体场景】时,其他方案存在【痛点】,而我们通过【解决方案】帮你实现【美好结果】

四.How(如何做到)

(一)对比策略:没有对比,就没有优势

“How” 是向消费者展示品牌如何实现承诺的部分,而对比法是让优势凸显的最佳利器。

通过与竞争对手、传统解决方案或行业现状对比,能让消费者更清晰地理解品牌的独特优势。对比可以从多个维度展开,比如技术、体验、效率、环保等。

特斯拉在解释 “How” 时,就巧妙运用了对比:”特斯拉通过领先的电动技术研发,相比传统燃油车,减少 50% 以上的碳排放,同时提供 0 – 100km/h 加速 3 秒级的极致性能;凭借 Autopilot 自动驾驶技术的持续创新,让出行安全系数提升 3 倍以上,彻底改变传统驾驶体验。”

通过碳排放、加速性能、安全系数等具体数据的对比,特斯拉的技术优势一目了然。

(二)对比法的三个核心原则

精准选择对比对象:选择消费者熟知的竞争对手或传统方案,比如特斯拉对比燃油车,苹果对比安卓,这样的对比更有说服力。

用数据说话:具体的数据能让优势更直观,比如 “减少 50% 碳排放”” 提升 3 倍安全系数 “,比模糊的” 更环保、更安全 ” 更有冲击力。

突出核心差异:对比聚焦 1 – 2 个核心优势,避免贪多求全,让消费者记住最关键的卖点。

五.Story(故事钩子):用场景故事引发共鸣

人类天生爱听故事,“Story”部分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场景故事,让消费者代入品牌所营造的氛围,引发情感共鸣。

(一)故事的力量:人类天生抗拒道理,却无法拒绝故事

以 星巴克 为例:“想象一个忙碌的周一,你走进街角的星巴克,推开那扇熟悉的门,浓郁的咖啡香扑面而来。店员微笑着对你说‘早上好’,熟练地为你制作那杯雷打不动的拿铁。当你接过那杯温热的咖啡,轻抿一口,醇厚的口感瞬间驱散了清晨的困倦,让你充满信心地迎接新一天的挑战。这就是星巴克,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,用一杯咖啡温暖你的时光。” 这样的故事,让消费者联想到自己的日常场景,增强对品牌的认同感。

再看耐克,“一位年轻的运动员,在训练中屡次受挫,成绩停滞不前。他穿上耐克的跑鞋,踏上跑道的那一刻,感受到鞋子与双脚的完美贴合。每一步奔跑,都仿佛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他前进。在耐克的陪伴下,他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,最终在赛场上绽放光芒。这就是耐克,陪伴每一位追梦者跨越障碍,成就非凡。” 故事中的拼搏与坚持,与耐克的品牌精神相呼应,激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。

(二)如何构建属于你的品牌故事?

挖掘真实痛点场景:从目标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寻找高频场景,比如通勤、工作间隙、周末休闲等,这些场景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代入感。

突出细节描写:通过视觉、听觉、嗅觉等感官细节,让故事更生动,比如 “咖啡的香气”” 店员的微笑 “”杯子的温度”,这些细节能增强画面感。

关联品牌价值:故事的核心要体现品牌的独特价值,比如耐克的故事要突出拼搏精神,星巴克的故事要突出温暖服务,让故事成为品牌价值的载体。

六.Call to Action(行动指令):明确引导下一步动作

在公司介绍的最后,一个明确且具有吸引力的Call to Action(行动指令)至关重要,它能有效引导读者采取下一步行动,深化与潜在客户的互动并提升转化率。然而,许多品牌在公司介绍结尾常忽略这一环节,公司介绍结束了就真的结束了,导致信息传递与业务转化之间出现断层。行动指令作为公司介绍的“最后一击”,能将阅读者从信息接收者转变为行动者,如从“更深度了解”迈向“购买”或“咨询”。

图片来源:quip

比如BOMBAS品牌一直倡导“买一捐一”,帮助无家可归的人。公司介绍最后引导潜在客户阅读更多,以便详细了解您的捐款所产生的影响,强化爱心企业的形象。

图片来源:BOMBAS

总结

品牌介绍不仅仅是一段文字,更是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。它需要你深入挖掘品牌的核心价值,用精准的语言、生动的故事和有力的引导,让消费者从 “知道你” 到 “记住你”,再到 “选择你”。

现在,不妨拿出一张纸,按照 3W + 1H + 1S + Call to Action 的框架,试着梳理一下你心中的品牌:

Who:你的品牌身份是什么?(是否3秒能懂?)

Why:你的品牌为什么存在?(是否让人心头一颤?)

What:你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独特价值?(是否说清”关用户什么事”?)

How:你如何实现这些承诺?(是否有碾压性数据?)

Story:你的品牌有什么动人的故事?(能否让用户对号入座?)

Call to Action:你希望消费者下一步做什么?(是否具体可操作?)

相信通过这样的梳理,你会对自己的品牌有更清晰的认知,也能写出让消费者心动的品牌介绍。

本文转载请注明出处。禁止二创和洗稿,一经发现将追究责任!!!

个人简介

Hi 我是Kimi,一个力求只分享干货的品牌推广小主管一枚。

关注我,海外营销知识每周更新。(所有分享都是下班后业余时间总结和发布)。

(VX: kimi20288交个朋友)。

往期文章推荐

1.如何玩转Meme营销?看这篇文章就够了

2.2024年Instagram用户画像统计,社媒营销必看

3.分享2个不错的母亲节Giveaway活动创意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